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丁道尔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六章
vi. 有关宗教仪式的教导(六1~18)
  那“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五20)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以激进的新看法来面对与文士密切相关的法律与伦理上的问题,另一个是以新的态度对待法利赛人在宗教仪式上所坚持的繁文缛节(六1~18)。这并不是要取消犹太人虔诚敬神的主要方面,而是要去掉那些浮夸的外表。宗教仪式是用来敬拜神的,不是用来取悦人的。
  施舍、祷告和禁食是选来代表宗教仪式的三个例子。犹太教主流派一向把这三件事当作是实践个人敬虔生活的主要要求(见 Davies, pp.307~315)。伊斯兰教在这三条之上又加上两条特殊要求──朝圣和念经,构成伊斯兰教的五柱。耶稣也把这三件事看作
  1. 这一节把这段话的意思言简意赅地概括起来,表面看来似乎与五16有矛盾,其实这里所指责的是那种虚夸炫耀的作风,特别是实行宗教仪式时所表现出来的浮夸炫耀。〔在这段里,善事倒是
dikaiosyne 的好译文(通常译作“义”),因为它既取了五20所说的“义”的内容,又把它用到了宗教仪式的遵守上,不再指伦理学上的顺从,而概括地指下面要谈及的施舍、祷告和禁食三件事。〕一个门徒的生活,不可避免的是公开的,这并不错,但是这并不等于他有资格来炫耀自己在信仰方面的虔诚;有的人生活美好,为人虔敬,有目共睹,还有人挖空心思去卖弄,以赢取一个虔敬的名声,这两者可有天壤之别。其异不仅在于动机不同,还在于结果相背:前者给神带来荣耀,后者只显示了自己。
  赏赐也是不一样的。请看五12赏赐的注释iii.
使徒之
使徒之
  2. 犹太教把施舍看作是教徒的义务,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善举(参,申十五7~11;诗一一二9)。到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以施舍
  3~4. 与之相反,门徒如在暗中施舍,定会得到赏赐(不是挣来的报酬,而是神给的恩典,与施舍相比,是不成比例的大,见五12注释iii. 使徒之
  5~6. 结构与第2~4节的极相似,关键的词语也相同,故可见上。会堂里的祷告由一名会员站在前面领,被请领祷告是很光荣的,因为这表示他在会众中间是杰出的。祷告通常不在十字路口上进行,不过耶利米亚说,一个严格奉行午祷的人,很容易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活动的时间,在最合宜的时候走到人最众多的场所去(NTT, p.187)!反之,一个门徒应在“仓房”(tameion,参,路十二24)里祷告。那是一间内室,不与其它房间相通,可能没有窗户,也可能是全住宅内唯一可以上锁的房间;所以俗话称隐蔽之处为内室(路十二3;参,太二十四26)。这句话是模仿以赛亚书二十六20(tameion 一词在七十士译本里出现),作为隐蔽起来的意思。耶稣在这里并不是禁止当众或与众人一起祷告,不过那样的祷告太容易产生炫耀的倾向。祷告的根本是门徒与父的交通。
  7~8. 在第16~18节论第三种宗教仪式之前,谈的都是祷告,涉及面很广,包括告诫人们不要机械地祷告(7~8节)、主祷词(9~13节)和对这一祷告的一点补充意见(14~15节)。首先说的已不再针对“假冒为善的人”,而是反对像外邦人那样祷告。外邦人祷告的特点是用一些固定刻板的祈祷词和难懂的咒语,准确重复这些话的次数比祷告者的态度和意向更为重要。用许多重复的话是希腊词 battalogeo 的翻译,该词在当时的文献里,再没有别的意思,恐怕是为表示“喋喋不休”而特意创造的一个象声词吧;它与希伯来语的 batel(“空洞无物”)很像,这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意。显然这里强调的是说出的话的质量而非数量。耶稣既不禁止祷告中的重复(AV 译作“毫无意义的重复”是无根据的;耶稣自己也重复,太二十六44),也不反对祷告中用固定的格式(9~13节正是一例),所反对的是无思想、机械式的祷告。神不是回答那很多的话,而是回答那祈求神、依靠神的态度。
  9~13. 主祷文在路加福音十一2~4里记载得略短,一般认为马太的版本代表的是,基督教礼拜仪式推广的第一阶段所用的版本,后来加上三一颂辞将它补充完全(见13节注释)。不过,罗梅耶(Lohmeyer)的观点认为,耶稣是在两个不同的场合,教了不同形式的祷文;这也不是不可能的。路加福音的那段话,是有人特别请求耶稣教导如何祷告的情况之下说的,马太福音则是耶稣一般谈祷告的性质时讲的。
  近来,对主祷文有一种流行的解释,即这篇祷文(甚至包括路加的版本在内)反映的是门徒们对神国降临的渴望和准备,所以基本上是末世性质的。实际上,每个句子都可以这样来解释。但是,历世历代以来,基督徒使用这篇主祷文并没有特别着重末世的含义,这一事实说明它也实用于门徒每日之所想(当然也包括渴望神的胜利),这点甚至更为主要。
  这篇祷文是给门徒用的,只有他们可以称神为“父亲”。门徒们集体祷告时用它也很合适(第一人称代名词全是复数)。当时犹太教作礼拜时所用的几种祷告辞都与这篇差不多(看 A. H. McNeile, p.77,可见到一些例子),更可以说明这篇祷文的用途之一,是作为基督徒崇拜时的祷告文式。但这丝毫也不排除我们个人祷告或小组祷告时以它为模式或总结,这样做实际上已使许多基督徒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祷告方式,而我们的祷告离开了这篇祷文是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
  9. 所以一词表示下面的主祷文与上一节有关,是倾吐对上一节所说的神的慈父般关怀的理解,所以与外邦人的祷告(7节)不同;希腊文版本里着重强调“你们”更突出了这一不同。路加版本中“父啊”的称呼就等于“阿爸”,标志耶稣与神有着不同一般的亲密关系(可十四36)115。马太福音里用的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不那么突出醒目,但(比简单的“阿爸”)显得更为虔诚,在一些犹太教徒的祷告中也这样用。这称呼强烈地表现了门徒对神的态度中所存的张力:
  这句下面有三个并行的“愿”句,前两个和犹太会堂里使用的祷文(Qaddish)十分相像:“愿
  10. 愿祢的国降临是整个祷文中最明显带有末世意味的语句。它至少包含神终将统治全地的渴望(见导论Ⅳ B “基督论”第 (iii) 段 B 基督
  11. 继归荣耀与神的三句祷辞之后是三句为门徒需要的祈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代表物质需要,不过日用的一词意义不太清楚。希腊字 epiousios 大概只出现在一本残缺不全的埃及帐簿里,这本帐簿在十九世纪出版过一次,随后又失落了!人们曾根据推测的不同词源,提出多种译法,有三种似乎可用。 (a) “该日的”,故日用的,可能联想起在旷野日复一日吃吗哪的情景。 (b) “
  12. 债在亚兰文里是一个表示罪的普通词,字面意义为欠款,就这样直接用到希腊语中(路加用了普通的“罪”字,但后半句仍有债的意思)。这里泛指一般的罪,第14~15节里用了一个非常普遍的词过犯(trespass,直译为“错误”),便很清楚了。马太本节后半句的免了看似正确的写法,尽管许多手抄本都改用了现在时式(路加亦然),以避免一种误解,好像神是否饶恕我们取决于我们是否先饶恕别人似的。实际上马太所用的过去式背后很可能是亚兰文的完成式,而后者可以用于现在的时间(“正如同我们赦免亏欠我们的人”,见 Jeremias, NTT, p.201),这么说,路加的现在式就更符合语言习惯了,而马太的过去式多少有“闪语”的色彩。其实,关键并不在于饶恕的先后,而在于一个不饶恕别人的门徒却祈求饶恕,这种祷告怎能说是真诚的呢?这点第14~15节将给予解释。
  13. 祷文在祈求了物质的供应和对前罪的赦免之后,有两句话是祈求保守我们以后不犯罪的。peirasmos(诱惑)译作“试探”更好(参前,104页)。神并不“诱惑”人去作恶(雅一13),但有时却让
  人们熟悉的三一颂虽在路加福音的任何章节里都没有出现,但在马太福音很多早期手抄本和各种版本中都出现在本节,形式大同小异。可是,在一些最能证明马太福音在第二世纪便已使用于教会不同方面的早期重要版本中却没有这句话,就不得不使大多数学者认为,原版本里没有这句话(固然使用的年代很久,使用的面也很广)。看来,这篇祷文从起初给人们用时,这句作为结束语的三一颂(大多犹太祷文中必不可少)似乎就是灵活处理的,很可能用作会堂听众的应答句。我们现在用的形式(仿照代上二十九11~12?),大约在第二世纪便逐渐成了祷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于在耶稣的年代有没有这句话或类似的话,我们不敢肯定(Davies 对这点有着异乎寻常的肯定判断,请看pp.451~453)。
  14~15. 这是对第12节的批注,但还没能把祷文中的隐义谈清楚。这句话本身可能还须从十八23~35得到解释,那里对我们饶恕人和我们得饶恕之间的关系有图解般的阐述。倒不是说饶恕人是得饶恕的前提条件,只是说饶恕不能是单方面的行动。神赐给人各种恩惠,要求人尽他应尽的义务,饶恕也是其中之一,神赐饶恕于人,要求人也要这样做。出于其它任何动机来祈求饶恕都不是真诚的。我们施的饶恕和我们得的饶恕毫无疑问是成正比的,十八23~35说得清楚。
  16~18. 继有关祷告的段落之后,用与第2~4、5~6节同样的结构和同样的关键词语来谈第三个例子(见2~4节注释)。禁食有法定日(如赎罪日和其它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节日)和自定日(集体定或个人定)的禁食,均为犹太教徒宗教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见 NBD, p.373,“禁食”条)。克己的法利赛人一个礼拜至少禁食两次(路十八12),并四处张扬。aphanizo (弄得难看)的字面意思是“装扮得认不出来”(19~20节译作
consume ──损坏),生动地表示或将头遮盖,或把脸涂抹上灰土,叫人认不出来。门徒们不应如此,禁食时应跟平时一样清洁、喜乐〔涂抹油膏(和合:“梳头”)是一般的梳妆,不一定表示什么特别的喜庆,并不在禁止之列:佯装的狂喜则要不得,它像“假冒为善者”一样虚伪!〕。耶稣估计,
115 请特别看 Jeremias, The Prayers of Jesus(1967), pp.11~65;欲略,请看 NTT pp.62~68,
197.
vii. 论门徒对物质财富的态度(六19~34)
  前面两大段落介绍了耶稣的教训,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教训和实践有着经纬分明的差别。现在,从六19到七12,要从正面更直接地谈一个真正的门徒所应树立的各种态度,即那“更大的义”,这才是使他突出于众人之上的良方。首先,是一系列原本显然是独立的言论(路十二33~34,十一34~35,十六13,十二22~31可见到相同的言论),编在一起以加深给人的印象,全是要求门徒远离物质的追求,把向神忠诚摆在第一位。
  19~20. 第1~18节将地上的报答和天上的赏赐作一对比,自然地引出这段如诗一般便于记忆的话,把地上的财宝和天上的财宝加以区分。十九21用了类似的话,使人认为可能这里专指要施财济贫吧(参,路十六9以理解使用世上的钱以求得天上赏赐的思想),其实这里所指的范围要更广一些。天上的财宝是借着在生活各个方面顺从神而“积攒”起来的,那是把神放在一切之上的门徒所得的赏赐。地上的财宝不能永远保住,也不能令人永远满足;地上的财宝可能被虫子咬坏〔brosis 是个表“蚀”的普通词,可能包括被老鼠咬坏,被蛀虫蛀坏等,比锈坏(希腊字 ios)更确切〕,也可能被贼偷去。
  21. 耶稣最关心的并不是门徒的财富,而是他们一心的忠诚。第24节讲得清楚,物质主义与对神的忠心是对立的。财产积攒得多了,就会产生危险,因为财富就要来支配一个门徒的忠心,物质的极大丰富就会滋生物质主义。
  22~23. 这句意义深奥的妙语放在这里,是为加强前面第19~21节和后面第24节两段经文的意思,即号召对神有纯一的忠心。眼睛就是身上的灯有两重含义:眼睛是“窗”,亮光通过它进入人体〔所以 RSV 用
full of light(充满光明)和
full of darkness(一片黑暗)来代替“光明”和“黑暗”两个形容词〕,和眼睛为身体辨别方向。不管是哪个含义,眼睛的效果全取决于是否
not sound ──昏花的)来反证。邪恶的眼通常用来表示妒忌,也表示吝啬(如:申十五9;箴二十二9;太二十15以及许多犹太书籍里)。这里好似故意用了 haplous,一语双关,一方面指纯一的忠心,另一方面也指宽宏慷慨,即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态度。两个意义交织在一起,贯穿在整个段落之中。
  
  24. 事奉的字面意思是“为奴”;一个人可以很好地为两个雇主做事,却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主人。所以忠心不二这个主题再次得到了强调。动词恶的概念在这里和在圣经其它地方一样,是相对的,不一定理解成恨恶到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程度,对这个更忠心,就等于恶那个了(参五43注释(f)
  25. 本章往下论的是“忧虑”。Merimnao (“忧虑不安”)主要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过分担心”)见 AB)。忧虑无疑会带来发狂的行为,不过耶稣指的主要是内心的活动而不是实际的行动(见 Jeremias, PJ, pp.214~215),因为前者是与信仰产生矛盾的开始。不要“忧虑”并不排斥尽责和关心,也不等于不再为自己和他人提供物质所需,耶稣在这里更没有不让我们去工作(见26节注释)。耶稣所叮嘱的,和前几节所说的一样,是要有主次轻重之分。这段话的基本信息是“要把握住第一位的”,意即“神是第一位的”,有了这点认识,对物质需要的思虑就不能来占据这主要的地位了,而通常门徒对物质需要的思虑恰恰是太多太多了。我们忧虑的事情,即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应被看作次于它们所供养的身体和生命,下面几节就要讲这样一个道理:既然神给了人生命和身体,
  26. 这幅无忧无虑的图画,如果完全由字面来理解,就会认为,作个门徒既不必种也不必收了。其实不然。事实是神知道连飞鸟也有食物供应给它们,门徒不是比飞鸟贵重得多吗!神不要我们忧虑,并不是不叫我们工作。连飞鸟尚须盘旋觅食,关键是有食可觅,而这些食物是由你们的天父所预备的;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就是医治忧虑的一帖良药了。
  27. 忧虑在任何情况下都毫无用处。它不能使寿数多加一刻,(只能减少!)helikia 的标准词义是“年龄”、“寿数”。在路加福音十九3里这个词清楚地指“身量”,而且 cubit(肘)是身长的度量单位,这就更明显地支持了这个意思(AV、RV、NEB 都译成 cubit)。可是,一肘(46公分)对增高一个人的身量实在不是个小数目(有谁会如此期望呢?),不像是这里的上下文及路加福音十二6所切求的。类似举证请参看诗篇三十九5,这是将长度单位应用来衡量我们“一生年数”的例子。
  28~30. 与第26节平行的第二幅图画,同样不应被误解为可以消极怠工、游手好闲,它是又一次由小喻大来论证神对
  31~32. 外邦人的特点便是对物质需要最为关心。照五47和六7来看,该词与其说用来区分民族,不如说区分宗教信仰。外邦人不信神,不知道有一位天父,所以他们没有医治忧虑症的良药,更无法铲除观念中的物质主义。反之,门徒明白,他们的父亲知道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知道,天父会而且能把所需要的一切给他们。第7~8节说到门徒和“外邦人”在态度上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因为门徒有这样的认识。外邦人不但自己焦虑不安,又以他们喋喋不休、空而无信的祷告令他们的诸神也不得安宁。
  33. 本节是自第25节以来的高潮。这里不再从反面强调问题(“不要为……忧虑”),而要求门徒从正面积极的对待,否则仍免不了要产生忧虑。他们应将注意力始终如一地集中在求
  这一高潮的积极态度清楚地表明第25节以下既不是鼓吹高枕无忧,无所事事,嘻嘻哈哈的人生观,或听凭现状的宿命论;也不是号召糟践诋毁人身及人身之所需,认为可以置之不理、弃之不顾。这几节要求门徒专心致意地去追求他真正的目标,其它的操心是次要的(尽管合理合法),应该让路;同时,这几节还告诉门徒,如果他将这首要之事放在首位,其余的事神定会看顾。
  34. 尽管不要忧虑的呼召把这一节与前面数节衔接起来,可是这节要谈的题目有点不同,第25~33节谈的全是丰富的供应,而不是难处,这节却要谈横在前头的难处。诚然,神供给我们之所需是毫无疑问的,但却不保证人一生不出一点问题,这正是一个很有益的提醒呢。但,问题尚未出现,就先忧虑重重,完全没有必要;神知道我们将遇到的问题和难处,到时候必来处置和安排。参看雅各书四13~15。
116 许多手抄本直截了当地用“神的”,不过两种译法的意思都一样清楚。──《丁道尔圣经注释》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